close

播秧銅指

IMG_9092.JPG

銀白色較長,較短呈古銅色

 

登錄時間:西元2017 年8月 20日

登錄者:高淑華    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既有登錄名稱:播秧銅指、蒔田管

建議名稱:播秧銅指

其他俗名、地方用語等:插秧手指套、插秧管、蒔田管、播田管仔、植田管

類別:傳統產業(農牧漁茶等百工)

來源:廖文生捐贈,相關說明:自家使用

使用時期: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,相關說明:父親使用過後傳給兒子

材料:金屬不銹鋼、銅

尺寸:<長>10.5公分 <寬>8公分 

其他相關物件:秧擔、秧籃、秧船

 

基本描述

1. 播秧筒銅又名秧指或蒔田管,農夫插秧時用的指套,套在右手拇指上。前後兩端呈橢圓狀,更早以前,金屬製品尚未發展之前,是用竹子做的,後來有銅製和不銹鋼製。

 

2. 廖文生捐贈的插秧銅指有一對長度較長,是為銀白色不繡鋼製,長10.5公分,圓周8公分;另有一隻較短呈古銅色銅製品,長9.5公分,圓周8公分。兩端呈稍尖的橢圓狀,姆指從寬頭處進入,指尖朝外部分呈尖刃形,內有蓋子護片,點焊固定,插入泥土時可阻擋泥土塞入圓筒、保護手指深入泥土時不致受傷、用於分離秧苗,插入泥中秧苗可插得深、埋得穩,生長容易、順利。

 

3.傳統的插秧,要從秧床作業開始,把從秧床分出的秧苗放在「秧船」上,秧船隨插秧作業移動。插秧者右手大拇指套著指套,截取秧苗再插入泥中時。每人以橫排方式插種五欉,插到第五叢時,移動右腳後退,再插種次排,到第三叢時再退左腳,如此反復的步步後退,秧船也隨手移動,成為「退後原來是向前」的現象。

 

參考資料

訪問:廖文生、游溪火

 

相關口述內容:

現代插秧以機器代替人力,插秧銅指已不可見。 人工插秧很辛苦,需長時間彎腰、赤手、赤腳在田泥中倒退作業,當稻穀收成時,還需靠自己的雙肩雙腳爬山涉水挑下山,捐贈者廖文生曾經歷過這一切。

 

文物照

IMG_9091.JPG

指尖處有蓋子護片,點焊固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