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符板1

符版3.jpg

登錄時間: 2017年9 月9日       

登錄者:高建明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既有登錄名稱:符板1

 

類別:■宗教信仰、■擺飾裝飾、■藝術

來源:邱秉恆捐贈  

製作時間__清朝___

材料:■木材

尺寸:<長>14公分  <寬>6及5.8公分  <高>2.5公分

其他特記:部位___尺寸____           

保存狀態:■局部欠缺或損壞___脫漆___

 

基本描述

        首先讓我們將符咒做個定義:符是宇宙和天地之間的一種符號代號,咒是溝通靈界的一種音波,訊息,符咒要有效運用,是要配合行法著的意志,如念咒語它可推動無形界,對人類磁場和意志力的改變,能為你消除災厄,祈求平安,最主要是避邪鎮煞,收驚安心,給予我們心靈上的寄託與治療。符咒術古傳自今,以千年百年計,可謂源遠流長,若不真實的話,當早就被人淘汰了,不可能流傳自今依然方興未艾。

  因此,何謂符咒?符咒數乃是憑藉著種種文字、符號、圖案、口訣、指訣等等方式,祈求先佛,神聖的無形力量,以賜福護佑於人。符令是由,符頭、主事符、腹內符、符腳、符膽。

  中國自黃帝開始,即有符咒的記載,得玄女受符籙以戰蚩尤,所以符咒延留自今,已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生命,所謂符咒,即是道家所用,符文咒語,俗稱符仔。

  符咒的畫法:畫符咒時,基本上必須搭配有:請神咒、敕水咒、敕墨咒、敕硯咒、赤筆咒、取筆咒、下筆咒、敕符咒、收符咒、符膽咒、送神咒等等。畫一張符最主要是,符頭與符膽。符頭猶如一個人的頭,符膽猶如一個人的精神。畫一張符也一定要鎖符膽,猶如要付於一個人精神。讓能發揮最大的效用。符咒術乃憑藉著仙佛、神聖的無形力量賜,護佑以人,所以只要心誠意專,心存正念,而且在合情合理的情境下,符咒術自然能應驗。

  符咒術乃是道教一門法術,故可說是一種宗教信仰,但是一般人對符咒術的需求皆因個人的因素居多,少有人會考慮宗教的信仰問題,事實上,符咒術本亦是種助人的法術,即是助人就不分宗教,凡相信著,心誠皆可持之、用之。或言未必信仰道教卻相信符咒術之人,都可以持符應用而百無禁忌。

符咒的起源:相傳上古時代有位軒轅黃帝,當時與敵人蚩尤打仗而勝負未定,晚上時夢見天神九天玄女,獲衪傳授神仙符籙法訣,醒後憑此法來差遣神兵神將,大敗蚩尤一族,成為諸土的最高領就。此後,符咒開始興行,輾轉流傳到坊間,至今符咒文化已有數千年了之歷史。符咒常被合稱為一個名詞,其實符與咒是兩種工具,而符咒的種類繁多和用途廣泛,不同法門有不同的符咒及使用方法;傳說符與咒合用,更可增靈驗度。

  因此符咒法術,由來己久,是一種不可思議之術,符咒具有役鬼遣神之三種妙用,為中國古代哲學之一種,考其原始,實出於三代以上。伏羲劃八卦,開符籙之先河,及軒轅之世,見沙中仙鳥靈蟲之跡,聞野間鶴啼獅吼之聲,知其中皆有先天之靈機,迺推聞而詳求之,漸知其作用,及蚩尤亂作,軒轅命駕征,途遇西王母,授以符咒之訣,于是大悟。至漢順帝時,有張大真人名道陵者出,得異書於石室,入蜀三鶴鳴山,隱居修煉,以符籙為治病,驅鬼役狐,無不立應,後得天師封號,今道教所以不衰者,良以有天師之所恃以役使鬼神之道,全仗符咒法訣為之主,符咒法訣之力,可見其偉矣。

  至符咒之道傳至於今日,以年代久遠,或未參透玄妙,致符咒一時失效,即疑為神秘或欺人之談,而以迷信視之,此實未得其秘傳耳若能推求始末,勤學遵戒律修練,詳加研究,則其效固可止窮碧落,下極黃泉,神明變化,靈異實不可測也。

  古代有五祀,門神即為被奉祀的對象之一;祭門神的意義,是在避邪和保平安,祀拜的人也只有把兩扇門板當作門神來拜。後來,門神人格化了,才變成了有名有姓的的神,這當然是經過時間的演變的。最早,家家戶戶的門上掛上桃木削成的『符板』來祭拜。

  『總把新桃換舊符』這句話可以概見早年的門神,只是兩塊桃木頭。

 

參考資料

        摘錄雅虎網站.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90305000015KK05437

 

相關口述內容       

這符板一個刻有將軍的圖案,符板左邊還刻「請將現形」四字;另一個中間刻著一個人形,兩腳有著鷹爪,中間還有像鷹一樣的翅膀,兩手還拿著像劍一樣的東西。符咒一直是民間的信仰。符,就是書符,代表靈界公文和法規;咒,是通神的特定密語,「咒」是由「祝」字引申出來,咒(祝)語是指祝願的言語句子。法師便借助符咒的法力替善信,趨吉避凶和消災解難。既神秘又似乎有種強烈力量就是咒語,代表靈界密碼、歌誦號令與說服作用,至少對祈求者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心裡慰靠. (摘錄網站.及邱先生家中口述由楊菲蘭紀錄.)。http://www.divine.com.tw/pbt08-1-1-3-3.htm

 

文物照

符版.jpg

 

符版2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店文史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